<tr id="qzrin"><small id="qzrin"></small></tr>

    1. 《科技創新與品牌》雜志社名人專訪

      自主創新推動產業報國

      劉先林院士劉先林院士


              2007年9月14日下午,按照約定的時間,我們來到了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劉先林院士的辦公室。推門而入,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堆在書桌上高高的幾撂書和資料,隔著資料才看到跟我們熱情地打招呼的劉先林院士。稍做寒暄,我們被安排到隔壁房間等候,因為此時沙發上還坐著兩位老人。等候過程中,他們的交談不時傳入我們的耳際,劉院士非常耐心地傾聽兩位老人的講述并為他們出主意。對于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,科研和管理工作已經相當繁重,但還要經常處理一些類似今天這樣工作之外的事情,從斷斷續續的對話中,我們對劉院士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。
              送走兩位老人,采訪正式開始。采訪過程中,劉院士始終帶著謙和的微笑,談吐之間透露著智慧與激情。
              這些年,國內研制成功的高端航空測量儀器產品不少,但卻沒有對這些產品進行很好的推廣。然而,作為攝影測量與遙感方面的著名專家劉先林院士,他不僅帶領團隊研制了大量的航空測量儀器,而且他們在對產品的推廣和應用方面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績,多年來,他們研制的產品,銷售狀況一直穩步增長。這其中的奧妙引起了我們極大的興趣,禁不住想探個究竟。于是,我們與劉院士的交流也就圍繞著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展開了。


              創新目的:我們需要的是填補空白后的開花結果

              一直以來,中國的科研成果非常多,但是大都在科研院所、大專校園等深墻大院里,而這些機構的機制對推廣產品比較困難,根本無法迅速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。但是,國外很多成功的例子卻告訴我們:技術創新的主體是企業。面對新的市場機制,“象牙塔”內的科研人員開始摸索走進市場。劉先林院士便是其中一員。他有很多填補國內空白的科研成果,但是他也知道,“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填補空白,更需要填補空白后的開花結果?!庇谑?,在1989年,富有遠見的他便積極推動成立了四維遠見信息技術有限公司,并擔任董事長。
              當記者問及將科研成果成功轉化為生產力的經驗時,他顯得有些激動:“第一,必須走企業機制,用企業機制去推廣產品;第二,從研發到推廣再到服務,必須由同一批人負責完成,因為他們更熟悉所有的細節,能夠更負責任地跟蹤到底,同時也能夠少走很多彎路?!?nbsp;
              他說,如果向國家要了上百萬甚至上千萬的科研經費,在實驗室里搞出科研成果后總結一下,把檔案往柜子里一鎖就算完事,那是“拿老百姓的錢證明了自己的正確”。這也是導致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的原因之一。國家和社會都應該鼓勵科學家辦公司,如果中國的科學家都能依靠企業機制走產業化道路,將科研成果最大程度地轉化為生產力,那將會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。
              研制出先進的測繪儀器不容易,把它推向市場,在外國產品一統天下的國內市場上分一杯羹,甚至把它們擠出去,更是難上加難。國內用戶對國產設備的信心不足,總認為國產儀器不能用。長期以來我國航空攝影測量都不用國產設備,也不重視國產設備,基本上是外國貨一統天下。事實上,國產儀器質量和功能并不比國外產品差,而且因為成本低價格也就比較低,但是,很多時候卻連與國外儀器進行公平競爭的機會都沒有。
              劉院士和同事們冷靜地分析了形勢,找到了一條獨特而富有成效的產品推廣方法。他認為,要使國產儀器站住腳,在用戶心目中取得信譽,服務上必須比外國產品做得更好。高質量的服務,是他們制勝的法寶。
              劉院士要求公司每一位成員都必須牢固樹立用戶至上的宗旨。他常對用戶講,如果儀器出了問題或對儀器有什么要求,隨時都可以打電話聯系,他們盡快幫助解決。用戶一來電話,本來可以讓其他人去解決的,他都要親自去,而且一接到電話就放下其他工作,馬上就買機票,有時連家里的事都來不及安頓。有的用戶對儀器質量不放心,他就專門去作應用示范;有的用戶使用不熟,他就去培訓;儀器出了故障,他及時趕去免費維修。有些用戶對幾年前買的老型號儀器提出過高的要求,他仍然熱情相待,讓用戶滿意。
              他有一句非常樸實而讓人感動的話:“外單位的人,甚至外地的人,大老遠來有求于我,我一定要熱情地接待他們?!北M管他已年近七十,但依然是長年累月風塵仆仆地來回奔波。他說,產品銷售靠的就是服務,我自己親自服務,是“討好”用戶的最好方式,是樹立用戶對國貨信心的最好方法。儀器設備能否在市場上推廣,關鍵是許多細節需求能不能解決。這些細節服務,我必須親自去了解,還要手把手地做出來,解決給用戶看。賣出去的儀器就像最小的兒子,要到那里去照顧,讓它成長。


      劉先林院士在研究數碼相機劉先林院士主持研制的航攝數碼相機


              創新動力:把外國產品擠出國門

              我國航空測量儀器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完全依賴于進口,許多外商趁機向我們漫天要價,甚至把一些零部件拼湊在一起,高價向我們出售并不成熟的設備。劉院士告訴我們說: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,國家曾經以6萬美元一臺的價格,購買了一批記錄儀,因為是接近淘汰的產品,買來后或是不能用,或是經常壞,而且修理費用很高,修一次或講一次課動不動就上萬美元。眼看著國家花大量外匯,買這些所謂的高技術產品,他就覺得心疼。
              有一次,劉院士與外商談判引進解析測圖儀事宜。他看到外商出示的清單中一個拷機程序竟要價5000法郎,他非常氣憤,于是當即道破這個程序的奧秘,對方馬上把價格降到1000法郎。還有一次,劉院士向一個專做中國生意的外商表示,中國仍然很窮。那個外商連問三聲:“中國窮?”在那個外商看來,中國能花很大的價錢購買很一般的東西,怎么會窮呢? 還有比這更讓人感到憤怒的:在德國,外國專家拿出視波器,打出復雜的波形給劉院士看,并說:“這種復雜的光機綜合儀器你們搞不了,還是研制單純光機型吧?!闭l知劉院士當即把他要演示的下一幕東西提前道出來,剛才還感覺良好的德國專家只好尷尬地收起了儀器。
              外商的態度重重地挫傷了劉院士強烈的民族自尊心,他決心研制出高質量的國產航空測量儀器,把國外產品擠出中國市場。
              1984年,劉院士主持研制成功了數控測圖儀、ZS-1正射投影儀以及相配套的自動測繪等高線程序的80多個程序軟件包,填補了國家航測儀器的空白,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能生產這類儀器的國家,在數據壓縮、等高線擬合等方面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。ZS-1正射投影儀一推出,就基本上把國內進口正射投影儀剩下的市場全部占領,改變了我國長期不能生產丘陵、山地正射影像圖的局面,滿足了測繪生產和經濟建設的急需,創經濟效益700多萬元。這是我國首次研制成功大型航空測量儀器。
              1987年的JX-1解析測圖儀,一舉奪回了解析測圖儀國內市場。1988年的JX-3解析測圖儀更是出口多個國家,同時國內外都出現了一個現象,即用JX-3解析測圖儀改造國外的同類產品。JX-3解析測圖儀很快在國內大面積推廣,外商來華參展的同類儀器走遍全國賣不出去,只好大幅降價。甚至有一家德國人在香港開的公司因為儀器賣不出去只得關張大吉。等到JX-4解析測圖儀誕生,國產化率更進一步,達到95%以上,書寫了我國測繪史上的傳奇一筆。
              劉院士總結說:“在航空攝影從模擬走向數字化的過程中,最早的模擬儀器可以說100%是進口的;后來到半數字化階段,也就是解析測圖儀時期,80%~90%的設備是國產的;現在是全數字時代,國產化率大概在95%以上吧!”他的每一項成果,都是自主創新的產物,都能從進口產品中奪回一片市場,都使我國測繪科技在國際上爭到更大的席位。


      劉先林院士在研究數碼相機劉先林院士在研究數碼相機


              創新選擇:幸福的使者

              1939年4月,劉先林生于廣西桂林,祖籍河北省無極縣。他喜歡爬山呼吸新鮮空氣,喜歡打羽毛球,更愛好音樂。他從初中時就開始玩管樂器,從短笛到長笛再到黑管,大學開始學習小提琴,音樂一直伴隨著他的成長。做了這么多年的測繪科研,他對音樂的感受一直沒變:音樂對科研有一定的幫助,他能使人的大腦活躍。
              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是所有青少年的天性,劉先林也不例外。正是由于這種天性,使得他偶然闖入測繪大門。他說報考武漢測繪學院時,看到航空攝影測量專業里有“航空”二字,覺得能像鳥兒一樣在藍天自由地翱翔,一定非常好玩,于是帶著好奇心與對天空的無限憧憬填報了志愿。
              幾年的大學生活,航空攝影測量這個專業并沒有使他如當初所想象的那樣飛上天空。畢業實習,他們是拿著紅白相間的花桿爬山涉水去測圖,每天早出晚歸,用雙腳丈量土地。他一直記得,當時學校錄取通知書上曾稱被錄取的測繪專業的學生為“幸福的使者”——測繪的人一來,這個地方就要搞建設了,有了建設,就能給當地的老百姓帶來幸福的生活了。然而直到此時他才知道,這個與山川河流打交道的活兒并不是那么好玩的,他感受到了測繪工作的艱苦,也明白了“幸福的使者”的真正涵義:測繪工作者注定是一個給人幸福的先行者,而不是幸福的最先品嘗者。
              艱苦的工作環境對于懂得吃苦耐勞的劉先林來說算不了什么,但是在實習的過程中,國內測繪,尤其是測繪儀器制造的落后卻深深地刺痛了這顆年輕的學子的心。他決心刻苦學習,一定要改變這種現狀,將來報效祖國。1962年大學畢業后,劉先林被分配到國家測繪總局測繪科學研究所從事測繪科研工作。滿懷年輕人的熱情和理想,他開始履行“幸福的使者”的職責。


              創新源泉:生產需要什么就研究什么

              初出茅廬,劉先林就面對了一個難題:國家測繪總局從經濟建設的需要出發,要從1:5萬比例尺地形測圖轉向1:1萬大比例尺地形測圖。但是原來的那種圖解式平面加密方法密度較低,不能用于1:1萬比例尺測圖。接到個難題,劉先林一頭扎進生產單位作業員當中,苦心鉆研,不到一年時間就研究出一種新方法——坐標解析輻射三角測量,解決了航空測量業內輻射平面三角測量平面加密精度低的問題。用這種方法,加密精度提高了一倍以上,而且省去了大量野外作業,滿足了測制1:1萬比例尺地形圖的需要。該方法當時就在全國推廣應用,并被寫入國家1:1萬比例尺航空測量規范,成為我國航空測量規范中第一個中國人創立的方法。
              1967年,劉先林通過潛心摸索,編制了一套適用的空中三角測量程序,第一次把計算機技術引入我國測繪生產領域,提高了生產效率,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。
              這兩項早期的優秀成果,就開始展現出劉先林科研工作的一大特點:結合生產,善于創新,能解決實際問題。用劉先林自己的話來說,就是腳踏實地,生產需要什么他就研究什么。
              上世紀80年代,劉先林根據航空測量儀器的發展趨勢,結合我國實際研制出了集光電計算機技術于一體的JX-1解析測圖儀。
              接著,為滿足測制大量的1:500比例尺地形圖和開展地籍測量的需要,他又開始了JX-3解析測圖儀的研制。這是一種用來把航空相片轉化為高精度地圖的精密儀器,可以進行1:2000等大比例尺地圖制作和地籍測量。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實現了數字測圖過程,并在計算機上實時顯示,可以滿足城市規劃和公路建設等需要,是當時國家航空測量業需要的主力儀器。研制過程中,劉先林特意邀請生產單位的作業員來參與,生產作業需要什么功能,他就在儀器上設置什么功能,真正做到想用戶所想,急用戶所急。1988年,JX-3解析測圖儀研制成功,并獲1991年國家測繪局科技進步一等獎,獲1992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。
              長期以來,國內航空攝影測量一直是采用基于膠片的航空攝影(攝像)儀。這種攝影方法成本高,對天氣條件要求苛刻,有的地方一年也沒有幾天理想的天氣,而且不能當場看出航攝效果,在數據處理效率等方面也有欠缺。近幾年,一些發達國家已經使用航空數碼相機。數碼攝影相機可直接、快速地獲取影像并記錄在硬盤上,是我國測繪生產急需的設備。進口儀器價格極為昂貴,一套1800多萬元,而我國目前已累計進口10多套,耗資巨大。還有一條也讓劉先林難以忍受,數碼相機里有一個關鍵部件我國不能生產,別說技術,有關國家就連產品也不賣給我們。為解決我國測繪發展的瓶頸——數據采集這個問題,就必須解決航攝問題,發展我國自己的數碼攝影相機刻不容緩。
              2003年,已過退休年齡的劉先林毅然接受挑戰,承擔了國家“十五”科技攻關項目——航空數碼相機的研制。2007年5月,牽頭研制的SWDC數字航空攝影儀通過產品鑒定。其作為空間信息獲取與更新的重要技術手段,填補了國內空白。該產品性價比高,高程精度指標達到同類產品的國際領先水平,整體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。此成果可廣泛應用于國土、測繪、水利、公路、鐵路、城建、環保、旅游等部門,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。
              院士,一個無尚榮光的頭銜,令人景仰與敬畏。劉先林,卻用自己的親切微笑與熱心服務把與周邊人的距離拉得很近很近。在平凡與不平凡之間,我們似乎看到了矛盾,但是他卻將這種矛盾非常自然地融于一身。冬去春來,事易時移,世間萬物都在發生變化,唯一不變的是劉先林院士的拳拳愛國之心。

      另类专区无码_亚洲另类专区无码_亚洲另类专区av_一级色片_韩国AV图区_另类图区_亚洲综合小说另类图片动图_亚洲另类图片_亚洲图片小说

      <tr id="qzrin"><small id="qzrin"></small></tr>

      1.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文本链> <文本链> <文本链> <文本链> <文本链> <文本链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