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航天人:筑夢太空 造福人類
30年來,從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,從艙內實驗到太空行走,從短期停留到中期駐留,中國人正一步一個腳印走進屬于自己的太空家園——空間站。伴隨著一次又一次起飛,中國人在太空中走得越來越遠,而我們的夢想卻越來越近。
張彥仲:篳路藍縷騰空起 功成身退
他主持研究提出大飛機國家重大專項總方案,主持研究制訂國家“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”重大專項實施方案,“機載系統提升計劃”,全面推動航空科學的戰略發展。他心懷壯志、情系藍天,獻身航空一甲子。
李愛珍:沉浸于科研的“無名之輩”
她用自己的堅持和努力,開創了我國半導體領域的半邊天,憑借一己之力打破了其他國家對我們國家的封鎖與制約,使中國成為第一個掌握分子束外延設備制造技術的亞洲國家。她所研究的分子束外延設備在國防、環保、醫療、經濟等領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。
印象初:擇一事 終一生
他扎根青藏高原38年,足跡遍布青海、西藏各個地區;他多次深入無人區考察,3次險些喪命;他提出高原缺翅型蝗蟲等新見解,建立了中國蝗總科新分類系統——“印象初分類系統”,使中國在這一領域的研究位居世界先進水平。如今年近九旬的他依舊帶學生、做研究,在工作崗位退而未休!
最美“藥神”王振義
他是白血病患者心目中的“藥神”,他帶領團隊千辛萬苦攻破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特效療法,成功讓患者生還率從10%提高到了97%。然而,他卻放棄申請專利,用低廉的價格讓更多的患者獲益。
李振聲:“一麥相承”為蒼生
他60多年如一日地守衛在麥田邊,攻克小麥癌癥“條銹病”,親眼看到越來越多的麥田閃耀著金色的光芒,越來越多的麥子堆滿糧倉。在中國廣袤的麥地里,播種著無數株他親手選育的麥子,因為他,讓國人實現了面包饅頭自由。
李桓英:終結“千年魔咒”的大愛初
她推廣的“短程聯合化療”方法救治了數以萬計的麻風病患者,她提出的垂直防治與基層防治網相結合的模式,被稱為麻風病“全球最佳的治療行動”;她95歲宣誓入黨,她說:我還不合格,只怕來不及……
姚期智:從人工智能到人工引領
他半路出家研究計算機技術,卻成為圖靈獎的獲得者;他71歲時選擇放棄美國的國籍辭去終身教授,投身中國的科學事業;他的回歸,填補了國內計算機學科的一項空白,也為中國人工智能技術走向世界打開了一扇窗。